NO.1:新編解碼壓縮技術(H.265)
高清化是安防行業發展的大方向,但是高清監控帶來的海量數據容量過于龐大,利用現有的H.264算法難達到較為理想的碼率壓縮,從而出現相關一系列問題,諸如超高清超大容量數據的傳輸和存儲問題。曾經H.264讓1080p風暴席卷了全球,但如今卻再也無力引領4K潮流。對于目前主流的高清網絡攝像機分辨率為130萬(720p)和200萬(1080p),甚至監控市場上最高分辨率可達800萬,還例如時下熱門的4K千萬像素分辨率,H.264完全難以應對,因此,為了解決這一問題,H.265應運而生,H.265是新的編碼協議,也即是H.264的升級版。H.265是圍繞著現有的視頻編碼標準H.264,保留原來的某些技術,同時對一些相關的技術加以改進。并使用先進的技術用以改善碼流、編碼質量、延時和算法復雜度之間的關系,達到最優化設置。2013年3月,國際電信聯盟組織正式發布了HEVC/H.265標準。
NO.2:超高清技術(4K)
“4K”是整個中國安防業最為關注的一個技術熱點,“4k”的名稱得自其橫向分辨率約為4000像素,4K是借用了投影機顯示分辨率的概念 。才剛進入“高清時代”的中國安防業還沒等“高清”完全普及開來,就已經迫不及待的推出800萬甚至是高達2900萬像素的超高清4K攝像機,力圖讓中國安防跑步進入4K的“超高清時代”。從某種程度而言,4K這種分辨率更高的超高清顯示規格與安防的結合,無疑是將高清化深度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市場需求的一種必然趨勢。
僅以4K超高清攝像機的應用來說,應用千萬像素級別的超高清攝像機,可以在不改變攝像機數量、焦距、角度的條件下,進行全天候、全場景下的監控,更好的滿足用戶的監控需求。而且,4K畫面的豐富細節,經過多級放大后,仍能得到高清的細節畫面。這就讓監控者不用在同一個場景下,為了看清不同區域而架設多臺攝像機,比如在交通領域監控多個車道車輛的情況下,一臺攝像機就能滿足多車道高清監控需求,這樣就能極大的節約投資成本。近年來,不少廠家開始紛紛推出4K的IPC產品,包括各類槍機、魚眼攝像機、甚至支持變焦的球機等等,也正是看到4K這種技術良好的發展前景。
NO.3:生物識別技術(靜脈識別等)
生物識別技術代替指紋識別技術成為趨勢,指紋識別技術容易破解并造假,以此指紋識別技術已經Out了,取代指紋識別技術的其它生物識別技術中,目前較為流行的實屬指靜脈識別技術和手掌靜脈識別技術,這倆具有相同的原理:首先,失去生命特征血紅蛋白將失去活性無法吸收近紅外光,無法生成靜脈圖像,這就意味著手掌靜脈識別是無法被他人盜取;其次,手掌中靜脈數多,復雜并相互交叉,認證精度是所有生物識別技術中最高的,拒否率(FRR)為0.01%、誤識率(FAR)為0.00008%,遠遠低于指紋、人臉、簽名和聲音等其它生物識別技術;最后,手掌靜脈識別是利用人體血紅蛋白吸收近紅外光的特征,通過采集手掌皮下靜脈圖像進行對比驗證,是利用一種非接觸性采集認證方式,不受手掌表皮潮濕或破損等環境影響,非接觸式采集也更加衛生。
NO.4:多傳感器融合技術
傳感技術同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一起被稱為信息技術的三大支柱。從仿生學觀點,如果把計算機看成處理和識別信息的“大腦”,把通信系統看成傳遞信息的“神經系統”的話,那么傳感器就是“感覺器官”。
隨著傳感器技術、數據處理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通訊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和并行計算的軟硬件技術等相關技術的發展,多傳感器信息融合技術已受到了廣泛關注。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多傳感器信息融合至今已形成和發展成為一門信息綜合處理的專門技術,并很快推廣應用到工業機器人、智能檢測、自動控制、交通管理和醫療診斷等多種領域。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也開始了多傳感器信息融合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工作,并在工程上開展了多傳感器識別、定位等同類信息融合的應用系統的開發,現在多傳感器信息融合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
NO.5: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即在互聯網基礎上進行延伸和擴展而出的網絡系統,通過物聯網可以讓人們實現物與物的息交換和通信,并進行集中管控。物聯網技術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將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追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技術叫做物聯網技術。據分析,物聯網技術具有三層架構: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感知層——負責識別、采集數據;網絡層——負責數據透明傳輸,可實現交通信息的傳輸;應用層——主要是提供網絡任意端上應用程序之間的接口。
NO.6:智能檢索分析技術
隨著安防智能化需求越來越強烈,視頻檢索技術也得以快速發展。傳統視頻檢索方法主要就是“人海戰術”,效率十分低下。經過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吃力不討好,等找到關鍵信息,犯罪分子很有可能已經做出更大破壞。
NO.7:云技術(云存儲)
在社會治安監控、銀行、司法等系統,視頻監控圖像是他們事件和案例中事后查證的重要證據,視頻監控圖像的存儲時間往往都在1-3個月甚至更久。以標準H.264壓縮技術的高清網絡攝像機為例,一路1080P高清攝像機,碼流是8Mbps,24小時錄像產生的數據量為84GB,30天錄像數據量為2520GB,一年錄像數據量為30TB。如果是一個平安城市項目,總的監控路數通常是幾千到上萬路,這樣的存儲規模是難以想象的,想把這些數據都存在普通硬盤里,年復一年,建一個“信息大廈”也存不下這些硬盤。